1.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使用流程
公民个人在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例如到电信、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向有关机构主动提交身份证件,有关机构工作人员(称为“核查人”或“用户”)将公民(称为“被核查人”)主动提交的姓名、身份号码等信息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通道传送至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一致”或“不一致”的比对结果,如果“一致”还可以进一步比对照片,以确认照片与身份证提交者本人是否一致,不提供任何其他信息。
2.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是公安部推出的便民服务。假居民身份证的泛滥,给银行、电信等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危害,为了打击利用假居民身份证进行的不法活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安部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此项服务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假冒身份欺诈的违法犯罪,减少经济损失。而且为国家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3.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不涉及公民隐私
当事人向有关机构主动提交身份证件也就意味已同意该机构核准证件信息。比如在办理移动开户或银行开户手续的时候,公民主动向相关工作人员提交身份证件,这就意味着同意相关工作人员浏览身份证信息并予以鉴别,工作人员已经获知被核查人的姓名、身份号码、照片,为了核实信息的真伪,此时工作人员使用“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的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对姓名、身份号码、照片进行核准,只会得到此身份证信息与数据库记录“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仅仅通过姓名或者身份号码是不提供核查服务的,因此这项服务不涉及公民隐私。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不仅不涉及公民隐私,而且此项服务的广泛应用,可以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个别群众对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产生误解的原因
个别群众通过自己核查自己的居民身份证信息,误认为他人也可以随便核查自己的居民身份证信息。实际上,使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前提是你主动将居民身份证信息提交给他人,否则他人是无法核查的。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自2003年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以来,从未发生因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泄露隐私的事件。
5.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受到广泛欢迎
这一服务在政府机关、电信企业、金融单位、商业流通等领域受到欢迎,特别是对于电信企业防骗终端和欠费骗费、教育考试领域预防“枪手”代考、物流行业防止假司机骗货、用人单位确认员工身份、维护婚介交友、租赁、电子商务等行业秩序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打击了利用假身份证进行欺骗和犯罪的行为。许多地区的工商、税务、教育、妇联、劳保等政府部门给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打来电话,探讨身份核查服务在本部门的有效应用,并提出了利用此项服务改进行业管理的设想。买卖双方的诚信度一直是电子商务网站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对身份信息核查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和巨大。 以前让全民头疼的城市“牛皮癣”(非法办证小广告)随着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推出,目前已很少见到,在许多城市已绝迹。
6.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不涉及公民隐私的相关报道
中央电视台: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未涉及公民隐私
发布时间:2007-3-19
链接: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319/100072.shtml
中国政府网:公安部:身份核查不涉及隐私 公民安全使用有保障
发布时间:2007-3-18
链接:http://www.gov.cn/jrzg/2007-03/18/content_553716.htm
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建成世界最大的人口身份信息数据库“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并提供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情况,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公众普遍反映该服务是打击假身份证件、预防欺诈犯罪活动的有力手段,对这一便民服务表示热烈欢迎,但也有部分群众对服务的具体操作表示了一些担忧,尤其是如何在提供方便的核查服务同时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成为疑问的焦点。
就此问题,记者对公安部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得到明确答复: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并未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在安全保障上已经做了完善的防范工作,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该服务。
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询中心”)负责人陆素冰告诉记者,查询中心利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推出了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使用过程中,核查人(用户)向“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提交被核查人的姓名和公民身份号码,经过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系统返回“一致”或者“不一致”的核查结果,如果结果一致,用户还可以进一步比对照片。因此这一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各种机构和个人识别身份证真伪,从而杜绝假身份证件的危害。
针对公众关于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陆素冰解释说:“其实这种担心多虑了,因为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只是将用户提交的被核查人姓名、公民身份号码与数据库进行比对,返回是否一致的结果,不返回其他任何信息。假设有人想通过别人姓名查询对应的公民身份号码,或者通过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所属人姓名,为了保证个人隐私不泄露,我们都是不提供服务的,因此不会侵犯个人隐私。”
就目前身份信息服务的社会应用情况,陆素冰介绍,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先后有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银行、汽车金融、通信、电子商务、个人征信、公证、物流运输、调研咨询、人才招聘等行业使用了此项服务,目前行业用户数量已达1100多家。目前该服务已经在预防和减少假冒欺诈的违法犯罪、减少各行业因虚假身份欺诈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针对不少公众抱怨不知如何使用这项服务的问题,陆素冰介绍说,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身份信息核查服务采用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已覆盖全国9.7亿手机、电信以及互联网用户,提供互联网、短信、彩信/彩E、WAP等多种安全、可靠的核查方式,具体使用方法请访问“查询中心”网站www.nciic.com.cn或合作伙伴“身份网”网站www.id5.cn。
陆素冰表示,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开通是公安部门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是公安部门“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职能中“预防”和“减少”的具体体现,也是电子政务深化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公民身份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手段和建立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这一服务为奠定诚信这一和谐社会的基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华网: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不涉及公民个人隐私
发布时间:2008-8-17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17/content_9432401.htm
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身份查询中心”)的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开通以来,受到社会关注。近日,部分群众对此项服务具体操作及如何保证公民个人隐私存在疑虑。就此问题,公安部“身份查询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不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相关部门在安全保障上已经做了完善的防范工作。
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是指被核查人向核查人(如电信、银行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出示身份证件,核查人将被核查人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通过服务渠道(如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上传至“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系统收到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向核查人返回“一致”或者“不一致”的核查结果;如结果为“一致”,还可以进一步比对照片。
针对公众关于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公安部“身份查询中心”副主任陆素冰表示,从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定义和服务流程看出,此项服务仅对核查人主动发出的核查请求作出是否一致的应答,不提供其它任何信息,不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如果想通过姓名查询对应的公民身份号码,或者通过公民身份号码查询对应的姓名或其他信息是不可能的。早在2007年3月18日,公安部就已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份信息核查服务会不会涉及个人隐私的质疑,在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7-03/18/content_553716.htm)发布了相关解释说明。
此外,部分群众对北京国政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政通”)管理、运营的“身份网”提供的身份信息核查服务表示担忧,陆素冰对此解释说,“身份网”是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使用平台,“国政通”是公安部“身份查询中心”的合作伙伴,在“身份查询中心”的指导下,开展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工作,其人口身份信息数据库完全由公安部门掌握,也不存在信息泄漏问题。
存储13亿人口身份信息的数据库“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于2006年底由公安部“身份查询中心”建成,全面承担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任务。据了解,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能够有效识别身份证真伪,避免和减少假身份证件的危害。同时,此项服务对于规范公民行为、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